文章推荐
    没有找到相关新闻

海空雄鹰

舰载飞机的关键技术

舰载飞机关键技术

航母飞行甲板通常长三百多米,宽六、七十米。在如此狭小并摇摆不定的甲板上安全起降,无疑是舰载机最主要的难题。要解决这一难题,一代一代飞机设计者们绞尽脑汁,不懈努力,探索并采用了许多新技术。

特殊的发动机技术。舰载机发动机必须适应飞机飞行速度、高度和迎角范围的要求,与同型陆基战斗机发动机相比,要提高其应急的最大加力、推力和推力的增速能力;进气道应有良好的抗振喘设计。

气动增升技术。通常采用加大机翼面积、前缘襟翼与后缘襟翼更好地相互配合,以提高增升效果,采用三翼面气动布局等。对增升方案不仅要进行详尽的设计计算,还必须进行风洞实验验证。

舰上起降技术。针对舰载机的起飞方式(弹射起飞或滑跃起飞),重点研究对舰载机飞行品质的要求及其设计技术;在着舰拦阻技术上,主要研究舰载机下滑时的飞行控制规律及对飞行品质的要求。

起落架结构设计技术。对舰载机起降进行结构动力学研究,设计适应不同起降方式的起落架结构、前轮转弯和突伸结构,还要考虑必须满足一定下沉率的强度要求。

机翼折叠技术。包括机构的电传动系统、折叠部位的动态阻尼特性以及定位技术。

精确着舰控制技术。研究舰载机对航母的全天候精确跟踪和定位技术,主要包括目视和低能见度情况下满足进场精度要求的惯导系统、GPS、机载雷达的组合匹配技术,机—舰之间的传输数据链以及机载系统对航母图像的处理技术。

舰载机的“三防”技术。研究防潮湿、防盐雾、防霉菌的机体和发动机材料以及密封、防腐材料和涂料等防腐措施。

—舰适配性技术。重点研究舰载机起降适配性、着舰载荷分析、机—舰电磁兼容、舰载机救生要求及事故处理等技术,以解决舰载机起飞着舰、舰上调度运转、后勤保障、维修保养等方面的适配问题。

舰载机起降试飞技术。研制地面模拟器和提供模拟舰上环境的地面模拟设施和设备,选择和改装用于地面模拟试验的飞机,拟制试飞标准和规范,研究试飞结果分析方法和手段。

由于舰载机需求数量很少,成本较高,所以,目前国外一般不专门研制舰载机,而主要是在先进陆基飞机基础上改型,如俄罗斯的“苏—33”和“米格—29K”,或在已有的舰载机基础上改进,如美国的F/A—18E/F“超级大黄蜂”